拉祜族是云南的山地民族之一。拉枯语称虎为"拉",称在火上把肉烤到发香的程度为"祜"。因此,拉祜族被称为"勇猛的民族"。
拉祜族现约有44.76万人,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部的澜沧江两岸的山区,其中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拉祜族人口,占整个民族人口的50%以上。
拉祜族没有文字,他们的历史、习俗全靠民间口传文学口耳相传,其中长篇创世史诗《壮帕密帕》长达数千行,内容涉及拉枯族社会历史的方方面面,堪称拉祜族社会的"百科全书"。
蕴含历史的拉祜族服饰:拉祜族属古代西北的氏羌族群。至今在拉祜族女子的服饰中,还保留着北方游牧民族服饰的特点女子喜欢裹一丈多长的头巾,最末一端长长地垂及腰际,穿开岔很高的长袍,衣领周围,岔子两边都镶有彩色几何纹的布块或布条,沿衣领及开襟还嵌上雪亮的银泡。
哈巴节--献给"月亮神"的礼仪:"哈巴"是拉祜语,意即月亮。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,是月亮神的生日。这天晚上,拉祜族要用新谷新米鲜瓜果祭月亮。哈巴节前三天就要开始准备。在寨子中心广场上,放一张大篾桌,桌子中央又放一个盛有谷种的蔑箩,把谷种堆得尖尖的,上面放一个系着红布条的酒葫芦。篾桌子放着各家各户敬献的米、烟叶、干巴、芭蕉、南瓜等食物,桌前放七竹筒"福水",意思是请月亮神采尝尝人间生活的甜蜜。桌后靠着两束连根须带梢叶的甘蔗,象征生活如倒吃甘蔗一样,一节更比一节甜。月亮升起来后,由最有威信的人,端着水,捧着米,握着葫芦,对着天上的月亮行礼,把水、米酒向天空。在芦笙的带领下,全寨男女跳起欢快的芦笙舞。
拉祜山寨结婚调:口弦是拉祜族青年男女恋爱时必备的乐器。口弦声声,拉祜儿女心碰心。拉祜族青年举行婚礼这天,男女双方家里都要杀一头猪。男方首先将猪头送到女方家,将猪头砍成两半后,一半留在女方家,一半由男方又带回来。接着,女方也照此办理。之后,男方双方将各自的两半猪头合在一起,以表示骨肉之亲和新婚和睦之意。
婚礼的高潮便是对歌唱的是传统的《结婚调》,歌词叙述了怎样产生,怎样生息繁衍和传宗接代,暗示男大当婚,女大当嫁的道理。之后是以齐唱的形式对新婚夫妻表示深深的祝福。最后是新郎新娘的二重唱,歌声表达了他们的欢乐之情和对爱情的忠贞,婚礼当天,人们吹起芦笙,载歌载舞,往往要娱乐到半夜才结束。